查看原文
其他

买不起房,怪你太没用?

2017-03-27 南风窗记者 石勇 南风窗

南风窗

从“可持续性”上讲,限购政策本来是有防御、控制风险功能的。但在很多人心中,已经划出了一条模糊的时间界限:在“时间到来之前”,没什么风险。



我一直在关注这一轮的楼市大限购。全国两会结束后,已经有20多个城市出台了“限购”政策。


这不意外。一种“房价还要大涨”的预期也在形成,这也不意外。毕竟这些年,人们对此已经很熟悉,有了“条件反射”一样的经验。


可是有一件事,还是有点让人意外。


没有多少人去表达对房价上涨会酝酿的巨大社会经济风险的忧心忡忡了,那些“不满”的社会情绪似乎日趋微弱。这和去年还有的“恐慌”已判然有别。


相反,这种声音好像越来越成为主流:“买不起房,都是你太没用!”在我的印象中,这种“既得利益”的声音虽然一直存在,但在舆论话语权上,过去还是没有那么的理直气壮。


现在,买不起房就是一个人没本事,就是没用,已快成“共识”了。


这个社会的变化确实很有特色。



我不想说这种声音具有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逻辑。客观上来说,在中国,买不起房的人确实相对于已经买了房或炒房的人,是在社会经济地位上要“低下”,甚至弱势的群体。大家在阶层上甚至是判然有别的。按照这种声音背后的一个逻辑,房地产确实成了一种社会淘汰的机制。


这种机制成功地进行了循环论证:你被淘汰是因为你没用;你没用所以活该被淘汰。


排除社会经济风险不论,我们曾经不认为这种社会淘汰的机制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可是,现在它看起来合理了。


我在思考房价为什么那么多年一直上涨(甚至大涨)的原因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发现了一个机制。房地产绝对不是单打独斗的,它的盟友太多了,而且都很强大。别的不说,只说心理因素。比如它有价值观念、阶层识别、社会情绪的配套。像一个人“有车有房”就代表成功,不买房就没有人嫁给你,恐慌,贪婪,等属于这一类。所有这些心理因素,首先折算成了房价。


而每一次的房价上涨,尤其是越逼近现在的房价上涨,吃的就是这种“心理红利”,或者说,透支的就是这些心理因素所能从一个人,一个社会中抽取的“能量”。它从一个社会中“抽能量”的能力,确实让别的行业望尘莫及。


它还发展出了一套“涨价合理”、“买不起房是因为没用”的自我证明机制。



这个机制,有点像是一种心理实验所造成的效应。


我其实想说,每一次的房地产政策,从社会心理上来说都是一次心理实验。甚至有点像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那个著名的“津巴多实验”。作为实验的志愿者,买了房的人,立马在利益和心理上成了“实验集团”的同盟;而没买房或买不起房的人,则只是可怜的被试。买房的志愿者,对没有买房的志愿者,具有强大的心理优势。


实验一直在进行,因此,“实验集团”从社会群体中吸收到的利益同盟、心理同盟、价值观同盟也就越来越多。它具有了越来越大的“势”,合理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也就理直气壮了。


而由大众所支撑的社会舆论氛围,跟真理讨论不同,“理”离不开“势”的支持。人多势众,实力强,似乎才更有“理”,因为它主要追求的是心理上的压服,而不是头脑上的说服。早就灰头土脸的人,在“颜值就是正义”、“实力就是真理”的氛围中,还能有什么底气呢?


在每一次房涨上涨或预期上涨前的社会氛围中,对此有很多担忧的人,总喜欢用“疯狂”来形容。我认为,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如此高的房价,买不起是因为他没用,这才是真正的疯狂。它表明,房地产已经可以把一个人,一个社会变成这个样子了。


从“可持续性”上讲,限购政策本来是有防御、控制风险功能的。但在很多人心中,已经划出了一条模糊的时间界限:在“时间到来之前”,没什么风险。


作者 | 南风窗主笔 石勇 sy@nfcmag.com

编辑 | LL

排版 | Lucky


南风窗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及南风窗网刊登的所有署名为南风窗记者、特约撰稿人的作品为南风窗杂志社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未经南风窗杂志社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追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原文刊于《南风窗》2017年7期

点击屏幕右下方写评论,可参与讨论哦!



Hey,窗子的迷弟迷妹们,政经之外,我们还关注城市之美。为此,我们特意开通了一个公众号:一城千寻 (ID:onecity1000)。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关注我们,浮光城市背后总能找到你的痕迹。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也许你会发现,城市比平日更赏心悦目


一城千寻

发现城市之美,引领未来生活。

微信公众号ID : onecity10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